本文转自:广安日报
邻水二小以篮球为引领打造体教融合新样板——
8亩校园的球场“突围”
□邻水融媒 钱进
8月7日,随着2024—2025赛季李宁杯·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排位赛最后一场比赛结束,邻水县第二小学(以下简称“邻水二小”)女子篮球队最终以U12女子组第六名的成绩,结束了本次全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征程。
邻水二小作为一所县城学校,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一支优秀篮球队伍的?这支队伍一次次在球场上“突围”,又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改变?
从担忧到达成共识
特色之路的蜕变
邻水二小占地面积仅有8.5亩,学校坚持以篮球为载体开展特色教育,实现了从“物理局限”到“精神突围”的华丽转身,生动演绎了特色教育发展的蝶变之路。
2021年,该校借助开学家长会的机会,以真诚态度和翔实数据,向学生家长阐述了篮球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、团队协作能力及意志品质培养的深远意义。
“篮球不仅是运动,更是教育的载体,它能让孩子在奔跑中学会坚持,在协作中懂得责任。”邻水二小校长陈春梅的话,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,2800余名家长自愿为孩子购买篮球,大力支持学校的篮球特色教育工作。
“我的偶像是李梦,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篮球明星。”该校女子篮球队主力队员刘念说。最初,面对父母对其学业的担忧,刘念也曾犹豫过是否进入学校篮球队,但学校和教练的耐心沟通,让她萌生了去“体验”的想法。刘念心中始终充满了对篮球运动的热爱,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刘念不仅展现了篮球天赋,更在学业上保持了优异成绩,成为邻水二小篮球场上的“学霸”代表。
“在学校操场上,有很多生动的篮球文化墙,还有一些篮球明星的励志故事。”陈春梅介绍,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篮球赛,每班每周增设一节篮球课,采用“错时、错峰、错域”训练模式,确保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篮球运动技能;成立“校中校”教师发展中心,对非篮球专业教师进行转岗培训,提升全体教师体育素养;构建“润德启智”的育人体系,通过“课程融合、师资融合、场地融合”,推动体教融合发展。
从努力到收获荣誉
在全国赛场上的飞跃
每当赛事来临,学校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们都会经历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。下雨天,她们在教学楼廊道进行体能训练;寒暑假,她们放弃休息时间,坚持每天到校训练。“之前参加省市比赛,孩子们担心自己体能不达标,所以一直在坚持锻炼。”球队教练甘小庆的话语中,透露出对孩子们的赞赏。
“这些孩子太拼了,她们在训练场上不顾一切,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,一定要在赛场上证明自己。”球队领队王小波看着队员们如此刻苦,既心疼又欣慰。
邻水二小女子篮球队在训练中付出的每一滴汗水,都化作了赛场上闪耀的勋章、换来了一次次胜利的回报——2024年4月13日,参加四川省第四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,收获亚军;2025年5月30日,代表广安市小学生队参加四川省第五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,斩获冠军;2025年7月17日,参加2024—2025李宁杯·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西部赛区女子U12组比赛,获得亚军,晋级全国总决赛;2025年7月31日,参加“星火杯”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,夺得季军。
特别是在四川省第五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小学女子组总决赛上,邻水二小女子篮球队一举夺得冠军,创造了邻水县在参加该篮球联赛的最好成绩。
8月5日,邻水二小女子篮球队以全国八强的身份,代表四川省征战2024-2025赛季李宁杯·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,队员们凭借出色的竞技水平,给观赛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邻水二小的篮球特色教育之路,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胜利,更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、育人模式与健康成长的深刻变革。“真正的突围不是物理空间的拓展,而是精神世界的成长。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篮球的跳动中突破自我,带着‘篮球精神’走向人生赛场。”陈春梅如是说。